1.失業率和失業保險金的給付水平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因素。
失業保險給付水平越低,給付時間越短,非自愿失業的人數越少,失業率越低;相反,非自愿失業的人數越多,失業率就越高。事實也是如此,以英國、瑞典、丹麥等國家為代表的福利國家,由于這些國家給予失業人員的失業保險金比較多,其失業率也高。根據有關資料顯示,英國、瑞典、丹麥的失業率明顯地高于失業保險給付水平較低的日本、德國、新加坡等國家。據統計,英國失業者領取的失業金和各種津貼加在一起,同在職者的工資水平相差無幾,致使很多人寧愿失業也不愿工作或從事比較艱苦的勞動。
2.失業保險金的高低關系到勞動者工作和閑暇時間的選擇。
如果閑暇成本和缺勤成本過低,會誘使勞動者選擇失業或休閑,從而影響勞動力的供給,進而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的影響。失業保險給付水平的確定,應當充分考慮以下原則。
(1)確定失業保險水平應該堅持適度性的原則。確定失業保險項目和給付水平應從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出發,確定適度的失業保險金給付水平,不可盲目地追求多保險項目、高保障水平。
(2)失業保險金給付水平的確定應能確保失業者及其供養直系親屬的基本生活需要。勞動者失業后,失業保險金是其主要的生活來源,失業者及其家屬的基本生活需求決定著失業保險金的給付水平。
(3)失業保險金給付水平不應高于失業者原有的工資水平。為了有利于促進失業者盡快重新就業,避免出現失業保險中的逆選擇行為,失業保險金的給付標準必須低于職工在職時的工資水平。
(4)失業保險金給付水平的確定應該考慮當地物價指數和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失業保險金的給付水平要設計在一定的期限內給付.超出期限者,則屬于社會救濟保障的范圍。在不增加在職者負擔的基礎上,對由于各種原因而產生的摩擦性和結構性失業者給予基本生活的保障。
1988年,國際勞工大會在第75屆會議《促進就業和失業保護公約》的報告中指出,失業津貼的給付以繳費職工繳納的失業保險費或以失業前的工資為依據時,其給付額應確定在職工失業前工資水平的50%以上;失業津貼給付不以繳費職工繳納的失業保險費或失業前的工資為依據時,應不少于法定最低工資或一位普通工人工資的50%。例如,根據我國《失業保險條例》的規定,失業保險金的標準,按照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水平,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